奔忙在田间地头的“三农”代言人
———记呈贡区人大代表王耀昆
傍晚做完地里的农活,刚回到家端上热腾腾饭菜的王耀昆听到村里广播响起,放下饭碗就往外跑去······原来,在马金铺这一片区经常活动的惯偷此时又来到了村上偷农户的鸡,村里广播正在动员全村居民加入抓小偷的行列。全村老少齐出动,小偷被这阵势吓傻了,当场撒腿就跑,不过最后,他还是被村民扭送到了派出所······
王耀昆是呈贡区马金铺街道横冲选区的人大代表,地地道道的农民,自2012年区二届人代会起,他身上肩负起了为两个社区、共四个自然村村民“代言”的任务。“当代表以前,觉得干好自己地里的农活就好了,不会想太多。当上代表以后,才感觉到要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不当代表自己就没有这种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意识和境界”,这是这位肤色黝黑,性格耿直质朴,眼神透露着饱满神采的农民代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是他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的第三个年头,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人大代表这个光荣的称谓在他身上落实成了责任,他也因为当选人大代表而体会到了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时时刻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着为自己所生活的农村、热爱的农业、朝夕相处的乡亲办好事、办实事的人大代表精神。
自己行的正,说话有道理,村民佩服他
王耀昆和其他众多乡村人大代表不同,他在村两委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正是这样一位身上没有一官半职的人,成为了让横冲社区群众信服、说话有分量的“代言人”。这一切,来源于他对人大代表身份的认同与珍惜,他能够将自己做好,身正行正,群众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去年村里翻修田间道路,他家的部分耕地被占用了,按照村里的规定,他本应可以得到相应补偿,但是他并没有去村委会领取自己应得的补偿款。本来可以正当得来的补偿款,他选择放弃,这并不是因为他家里富裕,不屑这点钱——我们看到,他的家只不过是和别的村民别无二致的普通二层小楼,他穿衣服的也再普通不过,甚至显得寒酸。他选择这样做,只是出于铺设田间道路符合村里发展的利益,而自己又身为人大代表,只有自己积极支持、做好榜样才能说服其他不配合村民的朴素想法。“村上把道路修通,运输蔬菜不用靠扁担挑,你家的车又有了路,如果你们家自己来修这个路要多少工费、多少成本、多少人力?大家仔细盘算盘算这笔账。现在村上修,不出一分钱车就能开到咱们地头,多方便啊!”一通推心置腹的话打动了乡亲,最终,少数当初因为自家耕地被占用而不同意修路的村民也经王耀昆的劝说而到村委会领取了补偿款,如今横冲村民可以开着车直接到地头,不用担心崎岖的山路会把翠嫩的豌豆荚和西兰花颠簸坏而卖不上好价钱。
平时遇到村里或乡亲有事,只要被告知,他都会毫不犹豫前去,把家中的活计丢在一边。农时对于农业的重要不言而喻,有时耽误几天就有可能影响到整季的收成,王耀昆难道就不担心吗?“还好家人都理解和支持,只有让我的老父亲和妻子多分担一些,平时乡亲兄弟、门前门后的也会搭把手、帮忙去做,只有欠着他们的人情啦!”说到这里,这位朴实的农民脸上透露出一丝羞愧与感激。
收集民意,敢直言办实事,群众感激他
“为乡亲做事全靠一颗热心”,这是王耀昆三年来做好人大代表工作最深的感悟。在不到三年的履职时间里,王耀昆通过平时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中与乡邻闲聊、走村串户了解情况等方式,针对横冲社区及所在的马金铺街道收集到了社区群众住房困难、风口社区出行难、社区基础建设差、田间道路急需修缮、争取农业政策扶持、民生基金等方面的建议、意见。这些收集起来的建议和意见虽然听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却关系到群众生活的点滴,所以,在王耀昆心目中,它们是重中之重。也正是因为王耀昆对人大代表工作的热情和细心,群众的呼声得以从田间地头飞出,变为一件件白纸黑字有专人督办、专人落实的建议。
王耀昆所在的横冲社区地处偏僻的山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村与村之间有山相隔,道路崎岖难行,乡亲出行、走亲访友十分不便,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就此,王耀昆在2012年的区人代会上提出了《解决风口社区出行难的建议》。在对风口社区的了解中,王耀昆从社区组长口里得知当地有30多户人家,王耀昆心里自认为不止这么几户。于是,他冒着雨,骑上摩托一路泥泞赶到风口社区,经过细心核实,风口社区共105户居民。经过王耀昆的细心核实与调查,最终,提交上去的建议得到了落实,土路得到了硬化,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大代表为他们带来的方便。
“听说有家儿子把谈得好好的女朋友带回家一趟,本来都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了,谁知人家转头就走了”,乡亲间这略带戏谑的闲聊被王耀昆听到了心里,他皱起了眉,其中缘由大家都清楚。“现在结个婚不容易,城市里要求有房有车有存款,在农村嘛,大家就比较看重房子,房子不好,娶个媳妇都难嘞!”说到这,王耀昆叹了一口气。他家现在住的仍是50多年前的土瓦房,并不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而是自呈贡开始新城建设后,农村原则上不能再批新的宅基地,所以,就出现了嫁娶难的问题。于是,2013年他在人代会上提出了《解决横冲社区群众住房难的建议》,区里同意让住房难群众在老宅基地上翻建新楼,部分村民盖起了小洋楼,宽敞明亮,一排排房屋规划齐整,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更上一层楼。但是另一部分人如邻里谈笑中的那位村民,因为老宅中住户多,无法达成共识,宅基地也就无法批复。因此,在2013年的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反馈表上,王耀昆重重写下了“不满意”,他没有选择退让。“不能完全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我就不满意!”王耀昆坚定的说,“今年办不了,明年还要接着提,直到彻底把问题解决为止”。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人大代表为了群众利益分毫必争的坚韧和担当。
踏实认真,团结乡邻,组织信任他
在老村支书鲁敬的眼中,王耀昆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对这位年轻人,老书记赞赏有加“王耀昆是我看着长大的,遇到不对的事情坐不住,是个急性子,人比较直爽”,但这位“急性子”做起事来却半点不马虎。横冲社区共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四个自然村又不在一个地方,这也给王耀昆收集民情民意、上情下达工作带来了难度。但王耀昆没有半句怨言,自己骑着摩托车四个自然村来回奔波,反复收集村民意愿,实在找不到人就打电话反复联系,确保自己所提建议能真正反映群众心声、维护村民们的利益。“要协调平衡好四个村村民的利益和意愿,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王耀昆也深有感触的说。王耀昆自己在村上朋友也比较多,有时朋友会来向自己反映问题,有的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提问题,并不代表集体的利益。碰到这种情况,王耀昆都婉言拒绝,他要做的,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每次开完会,王耀昆都会把带来的文件送到村两委,向他们传达相关文件精神,有的人不在场,他也会打电话告知。对于村里两委的工作,他虽然不是干部,但也积极配合,是村“两委”的得力助手。同时,王耀昆也紧紧依托并依靠村“两委”来开展自己的人大代表工作,从中也得到不少帮助。王耀昆去年成为了村里的预备党员,说到这里,老书记笑着说“他可是我们村第一个到区委党校学习的预备党员,可光荣嘞!”王耀昆也笑了。
后记
晚霞的余晖洒在横冲这个小山村,染红了村民们的白色小楼,四周的田地也均匀的抹上了一层红晕。村外一株株宝珠梨树高大茂盛,一个个刚探出头来的宝珠梨掩映在翠路的叶子中,犹如颗颗猫眼石眨着眼睛,煞是可爱。“万溪冲现在在搞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万亩梨花。我看我们村的宝珠梨树不比他们少,咱们这里山清水秀,有天然优势,我和村民寻思着明年提个争取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上去”,说到这里,王耀昆的心中似乎看到了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