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温暖
——记呈贡区人大代表尹云燕
清明过后,万物自由生长,清新明艳。走在云师大的校园里,樱花和海棠开得正艳,宅紫嫣红浓得化不开,银杏刚长出来的嫩叶在阳光中招摇,走道上留下一串串斑驳晃动的光影。温暖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和煦甜美的春风只想把人灌醉,学生身影在一片花潮中化为跳动的音符,在最好的时节里,为青春与理想歌唱。如果说,春风是让人沉醉的,因为它温暖、轻柔,犹如母亲温润的手掌抚摸孩子的面颊。有一位人大代表,她却比春风还要温暖,因为她用真挚、热心与质朴关心着周围的师生,为纯净的象牙塔带来了一片艳阳天。她,就是云南师大呈贡区人大代表尹云燕。尹云燕在云师大已经工作了三十个年头,工作之前的大学四年,尹云燕也和那些青春身影一样,是师大莘莘学子中的一个。三十四年中,尹云燕见证了师大的发展与变迁,师大也见证了一个人怎样用真诚与爱来回馈和守望青春。三十四年间,时光带走了青春,却也留下了温暖。
尹云燕是云南师范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自2012年起又多了一个身份——呈贡区人大代表,工会工作和人大代表工作相互交叉,这给她带来了工作的双重责任及压力,同时又有效推动了人大代表工作的展开。在当选人大代表不到三个年头的时间里,尹云燕积极收集云师大选区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经过精心梳理,共提出了《尽快督促并创造条件建成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附属小学呈贡校区》、《在呈贡大学城办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建议》等8个建议。这些建议有效推动了云师大发展,同时又维护了在校师生员工的利益。在学校里,学生和同事都愿意亲近她,在校园各处,即使上食堂吃饭或组织活动的空隙,也会向她诉一诉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苦恼和问题,她俨然成了一位知心大姐。如此亲近她,是因为大家知道,只要她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她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大家解决。在她身上,能看到满满的正能量,能感受到光和暖,她是一名有人生温度的人大代表。
一通电话,一次道别,一个最后的感谢
三十年的时间里,尹云燕用她女性的独有细腻与强烈的责任心做好学校的服务管理工作,为教职工撑起了一片蓝天,她自己也成了广大教职工的“知心人”。
说到云师大具体情况,没有人比尹云燕更清楚。“在师大有一部分老师经济条件很拮据,甚至不幸患上绝症,如果遇到重大变故,整个家庭都将很难承受打击”,尹云燕深有感触的说。对于困难的教职工,尹云燕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有的老师患了绝症,但是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他们自己心里承受着很大压力,同时又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恐惧,看到这些情况,我感同身受,所以能帮的都要尽最大力量去帮助”。尹云燕在为他们争取最大帮扶救助的同时,自己也用实际行动散发着热量。
“尹老师,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即将飞回老家,感谢你对我长久的照顾和关心,你们对我的好,我无以为报······”机场上微弱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断断续续的一番话也让尹云燕哽咽起来。给她打电话的是学校肝移植后病情恶化的邱老师,几天后传来了邱老师在老家病逝的消息,这是电话里一次郑重、真挚的人生道别。“这位老师非常不幸,查出来时已经是肝癌晚期,卖了房子换肝治疗,不幸病情复发又住院的时候,爱人出国进修不在身边”说到这里,尹云燕深深叹了一口气。在这位老师最后一次住院的日子里,除学校、学院领导和同事相继看望外,尹云燕频繁地前去看望他。在这重大的人生变故前,这位老师性情也变得阴沉沉默了,不管尹云燕如何宽慰和鼓励,他一字不说,甚至不看别人一眼,只是独自看书借此解脱。面对这样的状况,尹云燕心里没有抱怨,不管他理不理会,尹云燕依然悄然而至,耐心陪伴在病榻前,用自己的温暖默默陪伴邱老师度过生命中最严寒的时光。医院里始终一言不发的邱老师,在踏上回家飞机的那一刻,心里某个时刻一定曾经温暖过,面对将至的死亡,他坦然释怀了。剩下要做的,是用所剩不多的时间向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生命中最后的感谢,于是,拨通了电话······ 在学院专门派人到他老家办理后事的时候,尹云燕掏出自己的5000元现金交到了邱老师年迈父母的手里。每每想到这里,尹云燕的心里都很难受“自己能够做的很有限,拿出这点钱,心里也安慰一些。”
诸如此类她口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尹云燕还做过很多。但她都很低调,她追求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很多受过尹云燕帮助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们手中得到的救助金来自尹云燕个人,尹云燕经常自己掏钱帮助学校家庭条件困难的教职工,但每次尹云燕都会以工会的名义把钱送到他们手中。
学校一位患癌症老师去世后,尹云燕了解到其家中父母收入微薄,生活很拮据。于是,她又默默捐出了1.5万元,以工会的名义补贴老人,缓解老人的经济困难,籍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助和悲伤。
春节前,尹云燕把熬好的鸡汤匆匆送到一名中风的单身教师和做手术而无亲人照顾的青年教师病房······
“我做这些只是为了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能够帮助到别人,我就很快乐了。不想让别人知道,是不想让周围的人心里有压力·······”一席质朴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精神境界,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信仰的一部分,把帮助别人作为寻找快乐的一种方式,她把温暖融入工作的点滴,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视学生如子女,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在学校三十年,没有多带上几年学生,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这是尹云燕心中遗憾的一件事。因为主要承担学校的党务、行政尤其是后勤和工会等管理服务工作,尹云燕给学生上课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但在她内心深处,却深深爱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毕业时,她撰写了一篇反映四年大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特点的上万字的论文在学校有关会议上作专题交流。她虽然不像别的老师带过一班又一班的学生,可在学生眼中,她仍是一名可亲可爱的老师。
说到大学里的政治思想课,相信大多数学生都有过逃课的经历,在学生眼中,这门课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在尹云燕为数不多的任教时间中,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学生眼中最无趣的大学生修养课每课全勤,全无缺席。“我上课就喜欢和学生聊生活聊人生,所以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学生也很活跃”尹云燕说到这里眼神放光。当时校园里一些学生刚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到大学后,总感到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表现出无心学习、懒散生活,对前途和人生似乎有些渺茫。“浪费青春、浪费人生”在学生眼中是杰克凯鲁亚克式的文艺不羁,走进课堂,黑板报上写的也是这些内容。尹云燕看在眼里,心里为这些学生着急。在以后的课堂中,尹云燕开始和学生“聊家常”,脱离课本的乏味,常常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和学生一起谈谈理想,聊聊生活,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用青年该有的朝气去创造生活和未来。而她自己也用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学生,潜移默化中,一颗颗八九点钟的小太阳被点燃起来。在学生眼中,她既是一名老师,更是一个可以谈心交心的朋友。
在学校中但凡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尹老师都会毫不吝解囊相助,如对待子女般关心他们。在2013年,学校师生自发为一名出车祸的同学进行捐款。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一名师大学生在学校校门外,被一辆电动摩托车撞上,身上多处受伤,双腿粉碎性骨折,医生说以后可能无法站立行走,伤势很严重。尹云燕了解到情况后十分着急,她深感如果孩子双腿无法恢复将给生活带来多么严重的打击,随即给学生先后送去了1.4万元钱,鼓励他积极治疗,不要放弃。“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现在恢复得较好,已经可以站立走路了,我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双鞋送给这名学生庆贺”。说到这里,尹云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云师大挂钩扶贫的文山州丘北县腻角乡中心小学地处偏远,教学设备十分简陋,尹云燕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到企业寻求支持,最终用筹集到的7.5万元钱为学校添置了360套课桌椅。360套课桌椅,意味着360个大山深处的孩子从此可以用上整洁光亮的书桌来安心读书写字,暖暖的情谊,来自百里之外昆明的一位老师。
责任重大,苦练内功,展现人大代表风采
在当选上人大代表之初,对人大代表工作尹云燕脑海里有一些顾虑,了解的也比较少。但是在参加完呈贡区二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以后,她感受到了人大工作严谨的程序性和法律性,打消了自己的顾虑。同时,也深深感觉到人大代表责任重大,自己要融入到呈贡新区建设中去。作为呈贡的一份子,要当好代表不容易,呈贡要实现全面城市化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在当选人大代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尹云燕积极参加一系列专题会议及人大工作的学习培训,实现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角色转变。“尹老师对街道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和会议很重视,每次会议都不会迟到或无故缺席,记得召开区二届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地点在呈贡法院,她住在昆明市建设路,学校已放假,为了保证全程参加会议,做到第二天早上不迟到,她就干脆到开会地点附近住下”吴家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对这位每次都能按时参会的代表记忆犹新,尹云燕自己却觉得,按时参会是当好代表应当做到的基本要求。
尹云燕认为,人大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要求细致,程序性、法律性较强。作为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无条件地兼顾好人大代表的工作,义不容辞的承担相关任务。在2年多的时间里,尹云燕参加区人大和街道学习培训10余次,全程参加呈贡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次会议,参加检查、视察、调研、听证等工作、活动和会议15次,参与吴家营街道人大工委讨论并安排年度街道人大工作计划,积极参加每季度街道组织的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尹云燕把每一次的履职活动作为提高人大代表能力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参加这些工作,她对呈贡发展现状更为了解,有效扩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提高建议意见质量提供了保障。
在云师大工会网站上,尹云燕特意提出开辟了一个教代会“代表提案”专栏,方便学校师生反映问题,及时收集选区选民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尹云燕主动融入到学校师生员工中去,倾听大家的意愿,围绕云师大呈贡校区发展实际情况,共提出8条建议,有效推动了云师大扎根呈贡、服务呈贡。
2007年,云师大第一批从昆明老校区搬入呈贡,随着学校迁入,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首先是生活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本应在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师大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呈贡校区,由于种种原因拖延,到2014年仍然无法交付使用,在大学城片区也缺少相应公立幼儿园,致使师大适龄教职工子女在呈贡上学难,大部分家长只有选择将子女送入昆明老城区就读,来来回回的接送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小影响,很多老师对此深有怨言。尹云燕对此也看在眼里,她认为教育资源的配套关系到各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稳定,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合理配置能够聚集新区人气、文气和商气,有效推动新区发展。在经过实地调查后,尹云燕发现,师大附中、附小施工中断很大原因在于资金链断裂,造成了交付拖延的后果。于是在呈贡区人代会上,尹云燕提出《关于加快呈贡新区大学城片区师大附中、附小建设》、《在呈贡大学城办一所公立幼儿园》及《关于尽快协调解决完善呈贡高校工程建设施工许可手续》等建议,有效推进校区建设。随着在校教职工入住雨花毓秀小区,买菜难又成为摆在大家生活中的难题。经过调查,尹云燕发现,在大学城片区缺少买菜场所,即使有买菜商铺,价格也比一般菜市场贵许多,这无疑提高了大学城片区生活成本,制约新区的人气聚集。对此,尹云燕又及时提出《关于在雨花毓秀和书香大地小区之间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建议》,希望政府能早日解决教职工们的生活问题,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针对云师大发展实际,尹云燕还相继提出《尽快督促解决泛亚铁路及昆明新南站占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677亩土地置换用地》、《充分发挥高校独特资源优势,为呈贡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建议,为大学城高校与呈贡新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尽自己一份力量。
提及今后的人大工作打算时,尹云燕谦虚地表示,做好人大工作不容易,尤其是建议的提出,需要厘清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找准突破点,能够对症下药才是好的建议意见,在以后的时间里,自己会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为提出更好的建议意见而努力。
她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她是云南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她还是一名呈贡区人大代表,一个比春风还要温暖亲切的人大代表。